专业销售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是您值得信赖的TDI销售厂家!

24小时联系电话:021-51691811

产品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CAS112-02-7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CAS112-02-7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科学百科全解


一、概述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简称 CTAC,是一种重要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制药、农业、材料科学以及纳米技术等多个领域。

分子式为:C₁₉H₄₂ClN
CAS号:112-02-7
外观常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状固体,在水中易溶,具有良好的发泡性、杀菌性和乳化性能。

在工业与科研中,CTAC因其优异的界面活性和结构可控性,被广泛用于胶束体系构建、纳米粒子合成、DNA提取等领域。本文将从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应用领域、安全性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对CTAC进行全面解析。


二、化学结构与基本参数

化学名称

  • 中文名: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 英文名:Cet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 别名:鲸蜡基三甲基氯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分子式与分子量

属性 内容
分子式 C₁₉H₄₂ClN
分子量 328.00 g/mol
CAS编号 112-02-7
EINECS编号 203-929-8

结构特征

CTAC由一个长链脂肪胺(十六烷基)与三个甲基组成的季铵盐结构构成,其正电荷集中在氮原子上,使其具备典型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特性。


三、物化性质

基本物理性质

性质 数值/描述
外观 白色至微黄色粉末或片状晶体
气味 轻微胺类气味
熔点 220–240°C(分解)
密度 约0.95 g/cm³(20°C)
溶解性 易溶于水、、丙二醇
pH值(1%溶液) 5.5 – 6.5
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 约0.92 mM(25°C)
HLB值 13.0–14.0

💡 提示小图标:由于其低临界胶束浓度(CMC),CTAC在极低浓度下即可形成胶束结构,适用于纳米材料合成中的模板法。


四、生产方法

CTAC通常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制备:

方法一:季铵化反应

  1. 原料: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 + 氯甲烷
  2. 反应条件:加热搅拌,常压或加压反应
  3. 副产物:少量未反应原料及水分
  4. 纯化:结晶、过滤、干燥

方法二:光气法(较少采用)

该方法使用有毒气体光气作为中间体,现已逐渐被淘汰。


五、主要用途与应用领域

1. 日用化工行业

应用领域 功能 举例产品
护发素 阳离子调理剂 洗发水、护发素、发膜
柔顺剂 抗静电、柔软纤维 织物柔顺剂
杀菌消毒 广谱抗菌 湿巾、洗手液、消毒喷雾

2. 医药与生物技术

应用方向 具体作用 实例
DNA提取 裂解细胞壁 CTAB法提取植物DNA
药物载体 微球、脂质体 缓释制剂、靶向给药系统
抗菌剂 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外科冲洗液、口腔护理

3. 材料科学与纳米科技

CTAC是合成各种纳米结构的重要模板剂:

应用对象 功能 合成材料
模板法 控制形貌 介孔二氧化硅、TiO₂纳米线
界面稳定 防止团聚 金纳米棒、银纳米颗粒
自组装 构建有序结构 LB膜、胶体晶体

🔍 图示说明:CTAC在纳米粒子合成中形成的胶束结构,可作为限制空间进行粒子生长。


六、安全信息与毒理数据

CTAC属于低毒化学品,但长期接触或高浓度吸入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

.$title[$i].


六、安全信息与毒理数据

CTAC属于低毒化学品,但长期接触或高浓度吸入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

安全数据表(SDS)摘要

项目 内容
LD₅₀(大鼠口服) >2000 mg/kg
LC₅₀(吸入) 1.7 mg/L(4小时)
刺激性 中等眼刺激,轻微皮肤刺激
可燃性 不易燃,但高温下可分解
储存要求 阴凉干燥处,远离强酸强碱

GHS分类

类别 标识 描述
皮肤刺激 ⚠️ 可引起轻度红斑、过敏
眼刺激 ⚠️ 接触后会引起短暂不适
吸入危害 ⚠️ 高浓度吸入可能引发呼吸道刺激

安全提示图标:操作时建议佩戴手套、护目镜,并在通风环境中进行。


七、环境影响与降解性

CTAC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快速降解,需注意其排放处理。

环境行为 描述
生物降解性 缓慢,部分微生物可利用其碳链
土壤吸附性 强吸附于土壤颗粒,迁移性差
水生毒性 对藻类和鱼类有较低毒性
环境归趋 主要通过污水处理进入环境

⚠️ 环保图标:含CTAC废水应经过高级氧化或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再排放。


八、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全球市场规模(截至2024年)

数据项 数值
年产量 约10万吨
增长率(年复合增长率) 5.2%
主要消费国 中国、美国、印度、巴西
应用占比 日化(60%)、医药(20%)、材料(15%)、其他(5%)

未来趋势

  • 绿色替代品开发:如甜菜碱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功能化改性:引入PEG链、氟碳链提升性能
  • 纳米级应用拓展:用于量子点、MOF材料合成
  • 智能化配方设计:结合AI优化复配体系

📊 图表建议:可插入全球CTAC消费结构饼图、价格走势折线图等辅助说明。


九、使用指南与常见问题解答(FAQ)

使用注意事项

项目 说明
佳pH范围 5–9之间效果佳
复配建议 与阴离子成分会沉淀,避免共用
添加比例 洗护产品中推荐0.1%~2%
替代品选择 可选用CTAB(溴化物)或DODMAC

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 解答
Q:CTAC是否可以用于婴儿用品? A:不推荐,因可能刺激敏感皮肤
Q:CTAC是否会刺激眼睛? A:是,建议使用前进行温和性测试
Q:如何检测CTAC含量? A:可用离子色谱法、滴定法或紫外分光光度法

问号图标:如果你有关于CTAC的具体应用场景疑问,欢迎留言咨询!


十、结语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作为一种多用途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凭借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优良的性能,在多个高科技与民生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环保意识增强与绿色化学的发展,CTAC的应用也将朝着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 显微镜图标:未来,CTAC有望在新型材料、生物医药与智能配方中实现更多突破与创新!


如需获取本文内容PDF版或CTAC相关产品资料包,请关注本平台并留言“CTAC资料”获取下载链接。

🔚

业务联系:金先生183 2191 9902 微信同号

电话: 021-51691811
吴经理:18301903156
传真: 021-51691833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1104室